多頭10年大檢視 房市將量縮價跌 分區盤整
房市漲跌雙叉路
2013年房市諸多變因,QE、利率、奢侈稅將激起怎樣的漣漪?五都加上即將升格的桃園縣,日後表現是否值得期待?
《地產王》運用各項數據和資料剖析市況,讓您不再霧煞煞!
採訪╱潘姿羽、鄒雯涵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潘姿羽╱台北報導】台灣房市多頭達10年,當房價居高不墜、房價所得比甚至來到民眾須12年不吃不喝才能買房,看空房市的聲浪愈來愈響。儘管央行暫不升息、QE未退場,專家直言:「該來的還是會來。」諸多變因與景氣循環下,房市雖不至崩盤,修正過高房價在所難免。
房地產持續10年走高,原因可追溯至1990年前後,房市因金融危機大受打擊,2003年SARS更讓買氣跌到谷底,這樣的時空背景為下一波房地產景氣反轉作足準備。當台灣進入低利率時代,以及政府施行土地增值稅減半增收,沉寂已久的房市正式復甦。
「房價適當成長是健康的,但2007年後,已經呈現不正常的漲幅。」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副教授花敬群分析,黃金十年前期是有基礎的反彈,但後期資金流竄、政治預期等情形使炒作效應大於實質基礎,房價成長斜率也明顯大於2003~2007年間的幅度。
新北市民眾鍾尚諳也嘆道:「現在根本不敢想在台北買房,打算存錢等退休後,再到南部置產。」
快速飆漲的房價使不少人有了房地產「只漲不跌」的迷思,認為房子不再只是滿足居住需求,更是風險低、增值效益大的投資工具。但花敬群指出,任何產業都有景氣循環,且從最基本的價、量層面檢視,這波房市榮景已經走向尾聲,價格持續往上,交易量卻明顯萎縮,下一步就會是「量縮價跌」,估計逐季下修1~3%。
檢視最基本價量層面
「現在房市的預期心理遠大於實質效果,房地產已經跟總體經濟脫鉤。」他指出,經濟復甦階段時,總體經濟會領先房地產,因房地產復甦需要經濟實力帶動,接著彼此支撐,但當房地產繁榮時,便會與整體經濟脫鉤,最後將拉著總體經濟一同下滑。
他解釋,現在土地成本、建築成本甚至買房的門檻都太高,導致民眾資產配置受限,花太多心力投入不動產成本而減少其餘支出,經濟成長動能因而不足。再從大眾關切的QE政策剖析,多數人期待QE帶來的資金為房市增溫,而美國聯準會(FED)9月宣布QE不退場,更讓關注房市的民眾吃了一顆定心丸。不過花敬群認為,從貨幣供給的角度來看,市場上的資金並不如大家預期的水位充沛,且QE、低利率也並非長久政策。
看實價登錄是否穩定
幣圖誌專欄作家紅色子房同樣指出,QE只是延後退場,民眾不應抱持僥倖心態,待QE退場,也代表國際低利率時代結束,利率會隨之調升。他認為,當利率升至3%,便是房市的轉折,一般民眾考量資金壓力開始縮手,此時供給量過大、議題炒過頭的地區,房價便可能有鬆動跡象。
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王光祥雖然認同利率未來會調升,但預測央行應會微幅調漲,對房市影響不大。不過他也同意,部分地區僅有建設話題,卻沒有機能、產業進駐,多靠廣告噱頭吸客,「這樣有點危險。」
「若一地供給量過大,產業卻尚未發展,可能就有泡沫危機。」紅色子房表示,像淡海新市鎮、青埔,案量過大卻沒有產業支撐人口移入,房價基礎便不夠穩固。他並指出,民眾可以觀察區域實價登錄價格是否穩定成長,如果好幾個月都沒有新高價出現,可能代表基礎不夠穩固,房價上不去。
名人解讀房市大事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