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房屋黃弟鏟:最好的辦法是直接避開幾個有名的地震帶,如車籠埔等,若無法,則可選耐震,制震等有品牌上市建設公司.較有保障!

真「震」好宅 耐震好宅一看就上手


住展雜誌
2013-06-28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台灣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每年平均發生近二萬次地震。因此購屋前必需考量,哪一種建築結構最耐震?耐震建築要怎麼選,確實讓人傷透腦筋;以下我們將為您一一解釋,助您買到一間真正耐震、安全的房屋……

 


 

台灣號稱寶島,四季如春,自然美景不勝枚舉,但在地表之下,卻潛藏著揮之不去的噩夢,那就是地震。台灣因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次數相當頻繁;據中央氣象局統計,台灣每年平均發生一萬八千五次地震,其中有感地震約一千次。

 


 

大多數的地震屬於正常能量釋放,不至於構成威脅,但若是芮氏規模六以上的強震,通常會帶來極重大的破壞,損害國人生命與財產。為了遠離地震的恐懼、保護自己與家人的生命安全,選擇一間好房子就至關重要;至於要房屋耐震的關鍵,就在於結構與抑制消能裝置(damper)。

 


鋼筋混凝土的優缺點

 

曾任台大土木系主任、現任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的張國鎮教授說,我國現在主要的建築結構是鋼筋混凝土(RC)、鋼骨(SS)與鋼骨鋼筋混凝土(SRC)等三種構造。

 


 

張國鎮指出,RC建築是目前最常見的建築構造。研究發現,在施工品質無虞、符合法規規範的前提下,RC建築就足以抵擋絕大多數地震。民國八八年九二一大地震後倒塌的RC建築,其實都是設計或施工不良所致,與構造技術無關。

 


解決工地現場施工不良的問題,『預鑄工法』是個較好的解決方案;預鑄工法就是先在工廠內先鑄造各式構件,然後再運送到工地現場接合。因製鋼筋用量、綁匝要
求嚴謹,且構件在恆溫的工廠內鑄造,結構與品質更好,所以更為耐震;但缺點是預鑄工法所蓋的建築無法改變隔間,較不受國人歡迎。

 


 

雖說RC建築就足以對抗大多數地震,然缺點是過於厚重,不適合蓋得太高,若大樓高度過五十公尺〈約十六樓高〉、地下室超過兩樓以上,就不適合使用RC結構。

 


 

鋼骨建築則是用預鑄完成的型鋼,在工地現場再用螺栓、焊接等方式接合,結構完成後再以鋼浪板澆置混凝土鋪設樓板。雖然鋼骨耐震係數較高、施工期短,但造價較貴,當然賣價就會偏高。

 


 


鋼構建築非萬無一失

 

但話說到底,產品不同,客層就會不同,因此鋼骨建築最主要的問題並不在價格,而在於施工品質上。因型鋼接合技術較高,工程人員除須有證照,還要有耐心仔細施作,建築才能有效耐震。

 


 

至於採鋼骨建築的紐約世貿雙塔,因撞擊與大火悶燒而導致結構損毀,大樓在瞬間崩塌,是否意謂著鋼骨建築存在不耐熱的缺點?

 


 

對此張國鎮認為,世貿雙塔確實是個血淋淋的例子,但鋼骨建築只要有作防火披覆,基本上就沒什麼問題;且平心而論,無論是何種構造的大樓,凡受到極大外力衝擊、爆炸,與燃油高溫長時間悶燒,幾乎都會撐不住。

 


 

張國鎮倒是提醒,鋼骨結構使用大量鋼型構件,隔音效果比混凝土建築差;因此,工程界便催生出結合鋼骨耐震,與混凝土隔音優點的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建築。而
這類建築,因造價與賣價都相對高,在台灣儼然與豪宅畫上等號。然而張國鎮卻指出,SRC建築具有隔音佳、震動小的優點,對住戶來說比較『好用』;但因鋼構
件被混凝土包覆,遇地震時反而建築物易裂,算是較大的缺點。

 


減震裝置應用面不同

 

為了增強建築物耐震能力,就必須倚賴地震工程科技。在國內目前技術可分為減震與隔震兩種;減震又稱制震,隔震日本人叫作免震。無論哪一項技術,都需要運用
抑制消能裝置(damper);而damper分為主動、半主動與被動,其中被動式裝置較成熟,成本較低,因此被廣泛應用,全世界約有百分之九九點九都使
用被動式damper。

 


 

減震的原理就是消能,藉由damper的運動(變形),吸收部份結構振動能量,以達到減震效果。減震damper較常見的是阻尼器與鋼板減震器,而應用最廣的應屬液壓型阻尼器與制震壁,部份則使用斜撐裝置。

 


 

減震裝置雖能達到減震效果,但若是地震震度過大,或者damper裝太少甚至裝錯地方,房子仍會因位移而導致門窗或牆壁損壞,因此工程界不斷提出新的方式解決。其中一種方式,就是增加damper的變形能力。

 


 

『曾經承攬台灣高鐵、台北101的台灣威勝利公司結構技師張家禎表示,瑞士VSL與日本住友合作的VSL-SRI制震壁,採用特殊的高阻尼橡膠,將振動轉
化為熱能。大地震來時可以大幅消散能量,建築物迅速恢復靜止。在中小地震或強風造成的振動,也有制震效果。老化試驗證實預期使用壽命達六十年以上。

 


 

張技師表示,當初公司投入設計研發人力,集合VSL瑞士、香港與台灣的結構工程師與日本住友共同開發此產品,除了產品技術當然要達標準,考慮的是住屋者對
於品牌的信賴。由於VSL與住友都是國際級大廠,VSL已經成立超過半世紀,住友的歷史更是超過一百多年。兩家聯手的品質保證與保固,對購屋者意義自然不 同。』

 


 

另一種解決方案,則強調『治震』的策略。大地技師出身的台灣地動科技公司總經理李偉亮解釋,『治震』聚焦直接影響地震災害的建築變位,捨棄控制地震力的制震角度,要均衡對稱且正確的布置damper,才能讓建築擁有均衡避震、韌性耐震、消能減震條件。

 


 

李偉亮補充說,因為地震會攻擊建築結構的弱點,所以必須補強弱點,以保護結構安全。他建議,廠辦等大量體建築,應採用結構偏心斜撐策略;三十樓以下鋼筋或
鋼骨混凝土住宅,可選柱型或金屬型damper;二十五至四十樓以上鋼骨住宅,可考慮柱型、黏彈性體或黏滯型damper。四十樓以上超高層建築,則適用
黏滯型或斜撐damper。

 


 

隔震花費昂貴值得嗎

 

隔震則是將隔震墊放在層與層之間,地震時隔震墊能吸收能量,將地震時建築物晃動轉化成橫向位移,不致於破壞建築結構,但缺點是造價與維修成本昂貴。

 


 

隔震則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中間隔震』,另一種是『基礎隔震』。中間隔震是把隔震墊或隔震器裝在大樓中間樓層,基礎隔震則是裝下層結構體與上部結構之間。一般來說,基礎隔震的效果最好;而若是使用隔震墊,隔震層每根柱子一定都要裝隔震墊,消費者務必仔細檢查。

 

當然,減震與隔震有各自適合的用處,矮胖型的建築,或者像音樂廳、醫院等重要公共建築,較適合用隔震;但如果是垂直高度太大、或者太細長的建築物,高樓層搖晃度太大,反而較適合用減震。

 


 

上述介紹林林總總,或許您最想問,哪一種結構或防震技術的房子最值得買?張國鎮的回答令人驚訝,並不是現在最夯的SRC,而是『RC就夠用了!』如果消費
者有需要,可以選擇RC加隔震的房子,就可以住得很安穩。舉例來說,從九二一的七級強震來觀察,位在震央附近施工品質良好的RC建築都未倒塌,所以消費者 毋須擔心。

 


 

為何學界權威張國鎮會如此回答?他打個比方,假設RC建築總分有八十分,足以抵擋大多數地震,但若是花兩倍的錢去蓋鋼骨、裝damper,所提升的效果卻無法達到兩倍,可能只會增加到九十分,花費與得到的成果不成比例。但若消費者口袋夠深,當然可以考慮買更好的房子。

 


 

耐震要修繕不可少
選擇一間耐震的房子,當然不能只是『買』而已,定期檢查與維修也很重要。建築結構與damper會受到地震、火災等種種因素毀損,或導致功能降低,必須要妥善維修才能確保耐震能力。尤其若使用隔震,擋牆內的隔震縫絕對不能卡住,否則耐震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您或許會常聽到,某某制震或隔震系統可以用多久不壞,其實這多在沒有外力干擾下的情況方能如此,若遇地震或火災,Damper通常是最需要維修的。為了方便日後維修,台灣威勝利公司在安裝Damper時,就會依不同結構,設計不同的安裝及更換方式,讓以後的修繕更便利。

 


掌握耐震宅三大原則

 

要擁有一間耐震、安全的房子,必須要謹記『知、選、修』三個步驟。知是暸解耐震建築的內容,以免被賣方訛騙;選是選擇施工品質優良、符合自身經濟條件與需求的建築;修是搬進房子居住後,仍需注意建築結構與Damper有無損壞。

 


 

除此之外,國內因建築法規歷經多次修正並提升耐震係數,因此選擇民國八十六年以後興建的房子,耐震效果會較有保障。而在挑選房子時,必須仔細檢查建築壁面有無連續,若是壁面不連續,或者一樓作成開放空間,導致壁面中斷,這種建築耐震效果通常較差。

 

當然,如果您覺得耐震建築太過難懂,不妨就掌握三大原則:一是選擇信譽優良建商所蓋的房子,二是選擇購買獲得『耐震標章』的建案;三是儘量購買新成屋或預售屋,就可以住得安心快樂。

 


 

文/住展房屋網 何世昌

 


 

本文摘自6月5日出刊之《住展雜誌》379期專題報導,更多內容請參閱《住展雜誌》,並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住展雜誌,更多資料請上住展房屋網http://www.myhousing.com.tw謝謝!
arrow
arrow

    黃弟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